第十七期 专访市委会妇女工作委员会主任、宜垦(天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中红
以下为本期节目的访谈实录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听《观点访问》——对话民建企业家。本专栏由天津新闻广播与民建天津市委会联合推出,民建会员企业云账户提供支持。每周日晚间18:05至18:30,22:30至23:00, 周一早晨6:00至6:30,准时与您相约。届时您可通过学习强国、万视达、以及津云APP,同步了解本期节目精彩内容。我是主持人孙阳。
主持人:今天节目我们邀请到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妇联兼职副主席、民建天津市委会妇女工作委员会主任、天津市农业发展巾帼促进会会长、宜垦(天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中红。陈总您好!
陈中红:主持人好,各位朋友,大家好!
400年前徐光启在天津试种水稻成功并撰书《宜垦令》,400年后天津诞生“宜垦”集团
主持人:以观点开启对话,用故事启迪心灵,以实干提振信心。《观点访问》咱直奔观点。陈总,结合这些年创业奋斗的经历,您认为什么是企业家精神?作为民建企业家的代表,您有哪些观点和感悟?
陈中红:企业家谈不上,只能说是在经济工作战线上的一员而已。作为经济战线上的一员,首先我觉得内心当中应该有热爱,有激情,有责任感,有担当,更重要的一点,得有创新的精神。我常说的一句话,创新就是活着的生命。
主持人:您的创新创业是从天津起步的。当年,为什么选择来天津创业?又为何锁定了农业板块?
陈中红:其实做农业是很艰辛的,当年我到新西兰旅游,当地的农业发展,我感觉挺震撼的,也是因为在新西兰看到了有机食品的发展,所以我觉得应该把它带到中国来。在2003年前后,我们国家也是改革开放蒸蒸日上的时候,我更觉得应该有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刚才说到的创新,能否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把有机食品带过来?我们是咱们国家最早一批同时取得欧盟、美国和日本有机认证的深加工的有机食品。选择到天津来,当然是热爱家乡,同时天津也是历史名城,有中国很多历史上的第一,比方说我们天津的名人故居、天津的洋楼文化、天津的桥的文化,我们的大学,天大、南大等等,这些聚集到一块儿,让我觉得应该在天津把我的理想建立起来。
主持人:为什么要给企业取名“宜垦”集团?
陈中红:这其实也是我选择到天津来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新西兰我看到有机食品,也看到了它的生态环保,生态的英文就是ECOe。当时就想到了在天津如何把有机生态能扎下根。四百年前的明代徐光启,是我们中国的农学家、科学家,据考证他当年在天津就是在小站这个地方种水稻。以前我们北方是没有水稻的,他在这个地方用三年的时间试种水稻成功了。当时记录在一个《北耕录》里,最后上书明朝廷,当年颁发了一个《宜垦令》,北方适宜开垦水稻,从此北方有了大米。现在《宜垦令》也编撰到《农政全书》里边,我觉得这很有意义,也具有创新精神,具有这种不屈不挠的科学家的精神,所以我要用这个名字在天津这个地方把有机、生态、环保的精神延续下去。
主持人:宜农宜商宜百业,垦天垦地垦心田。宜垦集团在深耕农业板块的过程中,如何不断创新?企业当前最新的发展如何?
陈中红:企业先是从有机食品入手,取得了国际上的有机认证,欧盟的、美国的、日本的,到目前我们专利是114项,连续10年作为天津市科技局专利试点企业。我们拥有25类国际商标的注册,在24个国家取得了注册权,也让中国制造走向了世界!在当时,我们的商标是“宜垦”、“Springlife”、“新食力”,一种新力量,也是代表着中国制造从给别人做代加工、贴牌,做到我们自创的品牌自创的产品走出去!所以这个也是我很自豪的地方。企业在有机食品发展的前提下不断扩大,逐渐发展成一个综合性的企业集团。现在企业也有了教育、商务服务、餐饮,与周边形成产业配套,建立起1万多平米的科技孵化器。通过我们搭建的各种平台,为地区的发展招商引资,目前孵化器入住的企业有上市公司、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等,在疫情期间我们提供了各方面的服务,搭建各方的平台,孵化器产值达到7个多亿。
主持人:那天我们在您的园区当中,不仅见到了充满文艺气息的办公室农场、园艺疗愈实验室,也看到了许多充满朝气活力的初创企业,其中还不乏一些慕名而来的外资企业。这当中有着怎样的故事?
陈中红:我们坐落在东丽区,首先是东丽区地理位置非常好,天津市内六区和滨海新区之间,东丽区挑起了双城之间的扁担,我很荣幸能落地于此,且距离港口、机场,火车站都很近。宜垦产业园区本身位置好中加好,距离轻轨站大概300多米,距离11号地铁站大概500米,距离海河开车5分钟,所以首先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再加上好的营商环境,我们这几年加强服务,包括我们的招商、提供的孵化平台,这方面在周边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在东丽区我们能够排在前几位,很多企业也是慕名而来。
我们宜垦园区招商是选商,里边有很多动人的小故事,其中不乏有人就要挤到我这里来,甚至把定金拍到那了,马上就要入住,经过我们的招商团队评定之后,确实不适合,会婉言劝退。这些年也有一些外资企业慕名而来,他们会在周边做一些周密的调研,比方说有一家荷兰企业到我们这边来,说周边都调研完了,知道我们这里综合的服务水平很高,所以慕名到这来了。现在园区里边包括从上海、苏州、杭州、山东等地来的,都是一些总部的企业,落户到这里。我们也是把这些入住企业当成我们的合作伙伴,我们的发展都是联动的、一体的。
十二载民建情缘 她曾建起“空中菜市场”,把恩施小土豆引入天津
主持人:陈总,创业发展的过程中,您又是如何与民建结缘的?加入民建大家庭,您收获了什么?
陈中红:我加入民建已经整整十二年了。首先民建是经济战线上的一个大家庭,聚集了很多优秀的企业家,也都是我敬仰的企业家,非常地吸引我。融入到家庭当中,让我学习到更多的东西,同时也让我能有一些社会责任,在家庭当中更好地释放。
主持人:作为民建企业家,疫情期间,您又如何尽己所能,助力滞销农产品销售,在抗疫战场上书写履职答卷?
陈中红:疫情这几年,同时也是咱们国家脱贫攻坚最后攻坚战的时候,我们每一位会员都担起了重要的责任。我作为一位民建会员,咱们天津市帮扶的地区去过了很多,同时也看到了在疫情期间如何把脱贫攻坚的产品给输出来,这是一个大的问题。所以当时主动地搭建起了一个“空中菜市场”!首先在天津市内让我们被疫情封闭的百姓如何能把日用品购买回去,同时把商家的产品能售卖出去!当时我也是担起了带货员,在朋友圈里、微信群里,帮着大家来做。现在想起来,也是咱们民建这个大家庭带动了很多的人,一传二、二传三……我们都是晚上帮助卖鸡蛋、卖大米、卖蔬菜等等,做了很多的这样的事情。
主持人:听说当时恩施小土豆是您给引进到天津的。
陈中红:对,我们天津当时帮扶的是5个地区,因为疫情,天津的医疗队当时到恩施,3月份正好也是清明前后,恩施的明前茶正是采收的时候,因为疫情隔离他们销售不了,这时我们就通过咱们天津的医疗队对接到了恩施地区,首先我们助力他茶叶销售。那个时候就像打仗一样,一个电话,这边立刻行动,那边农委马上组织人员跟商户一对一联系,把资料传上来。我们这边是不睡觉的,员工就是没有白天黑夜的,都在家里办公。因为上传平台需要审核,我们员工把每一个审核弄完了,一个一个的就传上去!第一个解决的就是茶叶。
第二个就是带动恩施地区的小土豆、腊肉等土特产。小土豆真的很好吃,今天早晨我还在吃。那个时候我带货怎样去带,我自己做起了厨师,当时设了一个“红私厨”,把自己创意的中西合璧很漂亮的菜肴,包括:恩施的土豆、天津蓟州的柴鸡蛋、武清的西红柿等等,摆好漂亮的餐盘,然后拍照片放到群里,给大家看。其实很有意思,没感觉到疲劳,每天都有新点子,其乐无穷。为了把滞销的农产品赶快销售出去,我们也是拼了。
深入调研,参政议政 天津建起以她个人名字命名的政协委员工作室
主持人:这些年,您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同时也是民建市委会参政议政的骨干力量,如何持续深入履职建言?
陈中红:这么多年,在咱们市委市政府和各级领导的支持和信任下,我有了很多的社会身份,同时也有很多的社会责任。作为全国政协委员,首先作为一个女性,我会从关心妇女儿童的权益和发展这方面,提出一些提案和建议,同时作为一个民建会员,我会从经济发展角度提出提案。
我在上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的履职中,总共提交了个人提案25件,加上联名提案45件,到目前这一届应该达到了五十几件了。在个人提案当中也有一些到今天我还感觉很激动的,在履职过程中,也是调研每一个环节,所以上一届的提案我把它装订成一个册子,包括各部委的答复等等,感觉真的是沉甸甸的!
其中一个关于立法保障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提案。主要是关注到在农村土地承包之后,因为农村的村规民约所规定的和一些乡村的习俗形成的,就是在土地分配过程中,女性没有地,地只分给男性,但如果她离异了怎么办,丧偶了怎么办。现在土地没有了,已经都分配完了,但是土地分配之前、承包之后,她的股权、分配的利益,她们仍然享受不到,形成了一个共性问题。那么当时我看到这个情况,经过各方的调研,就书写了这样的一个提案。当时拿到全国政协也即刻引起我们妇联界别高度关注,也提升为我们界别的一个提案。在两会之后作为界别调研的一个提案,我们到了广东省去调研,也形成了一个调研报告,给全国妇联也提交了报告。后来也是在全国人大出台的《乡村振兴促进法》当中,加入了相关促进男女平等、保护妇女权益的条款,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了保障。
还有一个提案也是我作为妇联界别的委员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提交的《关于缓解生育与就业冲突促进妇女平等就业的提案》。这个提案获得了当年全国政协的年度好提案,每年全国政协收到提案大概是5800到6000份,年度好提案只有60件,所以这也是给我的一个肯定,也是激励我更好地提出高质量的提案。
主持人:正是因为您在履职建言上不断地去形成一些高质量的提案,那么在2022年的时候也成立了以您的名字命名的政协委员工作室。据说政协委员工作室是咱全市第一个。
陈中红:对,因为当时坐落在东丽区,其实也是感谢东丽区政协支持我,协助我成立了第一个天津市政协委员的工作室。有了这个工作室,就可以更好地发挥政协委员的作用。比方说,有一些政协委员,我们经常会在一起探讨调研提案的内容,或者是怎样更好地建言献策,甚至把一些联系的群众,他们有什么急难所盼的事情,都会到工作室来,不定期地搞一些活动。这里关于民计民生的信息就更集中了,大家都愿意来交流和探讨。因为这个工作室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政协委员工作室,现在把各种平台融合到一起去,包括农业发展巾帼促进会,我把会址也放在这儿,包括天津市妇联执委工作室,还有一些创新创业的基地平台,都融合在一起,这样来自各方所联系的群众也好,关联人士也好,他们各种信息资源都会汇聚到这个平台上来。
主持人:发挥巾帼力量,促进乡村振兴,也是您履职为民的重点。听说您所在的天津市农业发展巾帼促进会,原本不叫这个名字,这当中是否也融入了您的创新探索呢?作为会长,您如何打造天津农业发展的巾帼品牌?
陈中红:天津市农业发展巾帼促进会,说起来故事就更深远了。它的前身是叫“天津市农村女能手联谊会”。从这个名字上看,外延很窄,限定的内容也只是局限在“农村女能手”这样的一个人群当中,这是1995年全国妇联在全国各省号召为“三农”女性服务的、各省妇联建立起来的联谊会。2016年,天津市妇联首先在全国妇联进行创新,升级农村女能手联谊会,如何适应天津地区的“三农”发展,在2017年,全国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了,当时我很荣幸得到天津市妇联的认可,作为会长,换完届之后,我就如何去进一步发展,妇联给我的支持是非常大的,更名为天津市农业发展巾帼促进会,当时国务院妇儿工委的领导也到现场来指导,说我们天津的升级,不是简单的升级,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一个提升,只要与乡村振兴相关联的产业都可以进入到协会当中来。一二三产相融合,16个行政区域的会员,我们协会当中全都有,做物流的、做法律咨询的、做企业管理的等等。在协会里,自身形成了一个一二三产的融合,在会员企业当中,也形成了上下游链接。
我们响应全国妇联和农业农村部的号召,对于高素质农民的培训这方面建立起了“智农学堂”,在农业农村部培训当中,我们首创了“巾帼班”,得到了农业农村部的认可,在疫情期间,这三年我们连续培训了2248人,同时也搭建了融资平台,跟天津市农业担保公司合作,给予天津市涉农女性融资方面的支持,总共融资担保了1339笔,达到了7.31亿元,去年担保了589笔,达到了4个多亿。我们设立了专家委员会,都是天津市农业战线上的大咖们。我们民建的张志军副主委,也是我们专家团当中的一位。
主持人:提起乡村振兴,变“输血”为“造血”是尤为重要的。蓟州区孙各庄满族乡,当年就在您的帮扶下,成功转型升级为有机核桃生产基地。这背后凝结着您怎样的心血与投入呢?
陈中红:这个首先要感谢民建,当年响应中央统战部同心工程的号召,帮扶天津市唯一的满族乡孙各庄满族乡,我作为民建会员到孙各庄帮扶,让当地核桃“走出去”。当时我做有机产品出口,所以就投入精力帮扶当地有机核桃种植,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在天津市统战部系统得到了认可,是一个变“输血”为“造血”的项目。后来我集中在这个项目上累计投入了1500多万,目前由于天津市发展以及生态环保的建设,我当年投资建设的项目也随着区域的发展升级提升为一个生态康养的项目,正在筹划建设中。这也是我们民建的项目,所以我一定会用心用情把这个项目给做好。
主持人:节目最后,请您选择一首喜欢的歌曲,结束今天的《观点访问》。
陈中红:我更喜欢《潇洒走一回》。
主持人:叶倩文是歌坛的不老女神,我们也衷心地祝愿您青春永驻。今天再次感谢陈总走进《观点访问》对话民建企业家专栏,也希望未来我们能够采访到更多的民建企业家,分享企业家的故事,共同探究企业家精神。我是主持人孙阳,代表节目监制朱旭、编辑孙颖,感谢大家的收听。每周日18:05、22:30,周一6:00,我们继续相约天津新闻广播。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