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真实性与广泛性
徐世强 王南舒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植根于中国土壤、关乎中国政治全局并影响中国长期发展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适应中国社会发展需要,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共商国是最佳的政党政治模式。
旗帜引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最本质特征。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之治”显著的政治优势。基于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发展需要,中国共产党高举团结民主旗帜,凝聚起中华民族的磅礴伟力,确立了自身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中的领导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也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在内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越是接近目标,越要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不忘多党合作初心,在同各民主党派携手并进的成功实践中,深刻认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越性,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
同心同德:聚焦凝聚是新时期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最大政治优势。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合乎中国实际的伟大政治创造,在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到奔向强起来的历史飞跃中实现了创造性发展。各民主党派在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并接受其领导的过程中,走过一条携手并进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中国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这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和各民主党派作用的发挥提供了更加宽广的舞台。2021年6月25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白皮书问世,这既是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全景展示和各民主党派历史道路选择作出的正确评价,也是中国共产党面向未来继续团结各民主党派共商国是、共襄盛举的坚定方针和真诚愿望,更是立足新时代坚持、发展与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政治宣言。
协商议政:政治协商是保障新时期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最佳方式。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把政治协商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政治协商在推进党和国家事业中,已成为凝聚智慧、增进共识、促进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途径。
首先,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创造了新的民主形式,确保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真实性与广泛性。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对我国民主制度的贡献在于开创了新型民主形式,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促进党和国家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丰富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容与形式,确保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真实性与广泛性。
其次,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构建了新型政党关系,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既是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丰富经验的全面概括,也是对多党合作关系本质的深刻揭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既以党的领导为前提,又联合各民主党派,广泛汇聚民智,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保证国家政治生活有序开展,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
最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开创了新的国家治理机制,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共识的形成是有效治理国家的基础,没有统一共识,国家治理便无从谈起。比如,2021年6月开展的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程,是中共中央委托各民主党派的重要政治任务。在生态共识一致基础上,各民主党派组织实地调研45次、反馈意见建议250余条,助力长江流域再现绿水蓝天。
再续辉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为新时期多党合作共创伟业贡献智慧力量。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永恒主题。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已成为中国政治制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发展,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提出了“各民主党派是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重要论断,将各民主党派视作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打破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对西方国家的“路径依赖”,走出了一条与西方国家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今天的中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各民主党派积极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新的智慧与力量。
治不必同,期于利民。回望历史,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从理论的奠定、格局的形成、方针的确立,到上升为国家意志,直至制度性的规范与完善,无不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终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度的政党理论体系。寄望将来,各民主党派应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方能不负历史赋予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神圣使命。
(作者徐世强系民建中央理论研究委员会委员,民建天津市委会理论研究委员会主任,天津商业大学教授;作者王南舒系天津商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