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中心
履行职能
自身建设
主题教育
会员风采
民建简介
  要闻动态 通知公告 基层组织 专门委员会 工作委员会 媒体报道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民主建国会天津市委员会 >> 会章会史 >>
 
民建先贤:刘国钧:从街头小贩变身纺织巨子
来源:天津民建网站    编辑:冯麟   2025-08-27
 
 

  刘国钧(1887—1978),江苏靖江人,著名实业家。1951年2月加入民建,历任民建第一届中央委员、第二届中央常委、民建常州市分会主任委员。1930年至1949年先后创办大成一、二、三纺织印染厂。曾任苏南地区协商会委员,江苏省政府委员、副省长。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第三届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工商联主任委员。

  1887年,刘国钧出生在江苏靖江,自幼家贫。他在自传中写道:“日食三餐元麦糊,夜卧一张竹编床。”十岁时,上街贩卖酒酿和瓜果。15岁时,刘国钧离开家到常州做学徒。20岁时,他与同乡鞠秀英结婚,准备自己创业。可是资金哪里来?刘国钧灵机一动,很快赚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1908年的时候,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后驾崩,刘国钧把市场上的白丝线全部淘购,组织家里人迅速把它编成白色的辫须。当朝廷宣布男人后面都要用白色辫须,其他商家到市场上再找已经断货了,而刘国钧一下子就赚了200银元。

  1915年他与著名实业家蒋盘发联手创办常州地区第一家机器织布厂。其后,投资开设了广丰、公裕、广益三爿布厂和广益染织厂。1930年接盘大纶久记纱厂,成立著名的大成纺织染公司,并担任经理。不到8年的时间,资金由50万元增至400万元,纱锭由1万枚增至8万枚,1个厂扩展为4个厂,被经济学家赞誉为“罕见的奇迹”。

  “质量好一点点,成本低一点点,价格高一点点。”是刘国钧办厂的诀窍。与同是从事纺织业的张謇、荣氏兄弟、穆藕初等人相比,刘国钧作为企业的创始人、一把手,特别重视研究纺织技术的革新,或与其学徒经历有关。在合伙成立常州地区第一家机器动力织布厂时,刘国钧主管工厂生产,虽然从日本引进机器,但是斜纱布的质量问题一直困扰他,经过刻苦钻研,最终解决了纱浆机无法烘干纱的故障。

  刘国钧靠不断的技术革新,将大成公司由1个厂发展到4个厂,纱锭由1万枚发展到8万枚,资金由50万元发展到400万元,是当时的奇迹。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来,刘国钧欣喜若狂,并随即赶回上海,迅速筹集大成复厂需要的物资,使常州3个厂在短期内恢复了生产;经过2年的努力,库存原棉、机物料、成品、流动资金均超过战前水平。如果不是因为企业家对纺织行业和技术的熟练理解,很难发生这些奇迹。

  刘国钧总结自己的人生:“日食三餐元麦糊,夜卧一张竹编床。半生事业万人功,富就安乐不忘贫。”新中国成立后,他作出最重要的政治选择——坚定地和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抗美援朝期间,大成公司捐献旧人民币50亿元、刘国钧个人捐献2.65亿元,折算可购买战斗机三架半。1954年3月,大成公司成为国家宣布过渡时期总路线以后,江苏第一个实行公私合营的企业。

  “人老心不老,永远跟党跑”——这是刘国钧书写下的对联,也是他坚定信念的展现。刘国钧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成功不仅在于过人的商业才能,更在于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实业报国、敢为人先、忠信笃敬、情系乡梓的品格,将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来源:民建中央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

天津民建微信公众号

 
  • 版权声明 | 天津民建网站所有刊载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联系地址 | 天津市河西区郁江道团结大厦12、13层(300221)
  • 网站备案 | 津ICP备20230010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