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起孟(1911-2010),安徽休宁人。教育家。中共党员。1945 年发起组织民建,历任民建理事、常务理事,民建全国会务推进委员会委员、常委,民建总会委员会秘书长,民建第一、二、三届中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四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四、五、六届中央委员会主席,第六、七、八届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1938 年后,任重庆中华职业教育社总书记、云南办事处主任。1946 年后,任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副总干事,比乐中学校长,香港持恒函授学校校长。1948 年,响应中国共产党“五一口号”,代表民主建国会赴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治协商会议,任筹备委员会副秘书长,并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副秘书长兼人事局局长,中央人事部副部长,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第六办公厅副主任,国务院第八办公室副主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华职业教育社总干事、副理事长、理事长。全国工商联第三、四届副主任委员、第五届副主席、第六届顾问。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第七、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第二、三、四、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
党外布尔什维克
1918年,7岁的孙起孟随父母迁居苏州。1929年于苏州东吴大学政治系毕业后,在江苏省立苏州女子师范学校任教并任训育主任,积极宣传进步思想,团结青年学生与国民党的反动教育政策进行斗争。1936年应黄炎培之邀,到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赴重庆,任重庆中华职业教育社四川办事处主任。
1939年夏,孙起孟向周恩来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周恩来鼓励他服从革命需要,并以党外布尔什维克相勉。此后,孙起孟通过多种渠道,积极投身抗日救亡和争取和平民主、反对独裁内战的斗争。
掩护“永不消逝的电波”
皖南事变后,随着国共关系的紧张,很多共产党员需要转入地下工作。1942年至1946年,在昆明中华职业教育社任职期间,孙起孟不顾自身安危,帮助了不少共产党员,并掩护共产党的地下电台,为革命作出了积极贡献。
1943年,周恩来为解决副官、红军老战士钟韵(钟能铮、沈志诚)夫妇的职业掩护问题,想到了中华职业教育社。钟韵夫妇持周恩来的亲笔信到中华职业教育社云南办事处,孙起孟立即安排他们住在职教社,并委派钟韵为总务主任。钟韵利用总务主任的有利条件,经过半年的努力,在云南办事处的储藏室里架设了一部秘密电台。因为孙起孟的精心安排和悉心掩护,这部秘密电台始终没有被敌人发现。现在,在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旧址陈列馆陈列着一部电台实物,以作纪念。
1958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永不消逝的电波》电影期间,曾邀请钟韵担任顾问。钟韵在回忆文章中写道:是职教社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了我们,保护了党的地下电台,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来源:民建中央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