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中心
履行职能
自身建设
主题教育
会员风采
民建简介
  要闻动态 通知公告 基层组织 专门委员会 工作委员会 媒体报道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民主建国会天津市委员会 >> 会章会史 >>
 
会史撷萃:一届二中全会(下): “ 团结—批评—团结”
来源:天津民建网站    编辑:冯麟   2025-04-27
 
 

  1956 年11月5日至16日,一届二中全会在北京正式举行。参加会议的有298人,其中中央委员133 人,地方组织的负责人和积极分子 165人。黄炎培致开幕词,李烛尘作了《中央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中央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当前工作方针、任务的决定》《关于讨论当前几个主要原则问题的决议》等文件。会议发言踊跃,气氛热烈,是民建历史上罕见的。

  黄炎培在开幕词中表示了民建拥护和贯彻中国共产党提出的 “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方针的态度和信心。会议确定了民建当前的工作方针和中心任务是: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工商业者成员成为工商界中的骨干分子,协助国家彻底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会议期间,主要围绕关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问题展开了争论。经过充分的民主讨论,二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讨论当前几个主要原则问题的决议》。决议包括如下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当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估价问题。决议指出,在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还是存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随着中国人民革命各阶段的发展, 而有其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只要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剥削阶级还存在,它的两面性也必然还存在。但这两面性不是固定不变的,七年以来,特别是自从 “ 五反”  以后,这种两面性中积极的一面在不断地增长和扩大,消极的一面在不断地减少和缩小。民建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在正确认识当前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基础上,协助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加强对民族资产阶级分子的教育改造,使之能 “ 破资本主义、立社会主义”,成为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积极因素。

  第二、关于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问题。决议认为,“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之所以必须接受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与作用所决定的。这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分子七年来得到了进步与改造。”  “ 现在,由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各民主党派已成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这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已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毛泽东就民建一届二中全会致黄炎培的信

  民建一届二中全会的重要意义在于,在处理内部矛盾方面,它运用了 “ 团结—批评—团结”  的公式,敞开观点,自由论证,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基本方法,为民建此后处理内部矛盾提供了十分有益的经验。对此,毛泽东十分赞赏。1956 年 12 月 4 日,毛泽东致信黄炎培,对民建这次会议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并且第一次提出了正确处理两类社会矛盾的思想。他指出:  “ 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方法竟在你们党内,在全国各地工商业者之间,在高级知识分子之间行通了,并且做得日益健全,真是好消息。社会总是充满着矛盾。即使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也是如此,不过矛盾的性质和阶级社会有所不同罢了。既有矛盾就要求揭露和解决。有两种揭露和解决的方法:一种是对敌 ( 这说的是特务破坏分子) 我之间的,一种是对人民内部的 ( 包括党派内部的,党派与党派之间的)。前者是用镇压的方法,后者是用说服的方法——即批评的方法。” “ 人民内部的问题仍将层出不穷,解决的方法,就是从团结出发,经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团结这样一种方法。我高兴地听到民建会这样开会法,我希望凡有问题的地方都用这种方法”。

  来源:民建中央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

天津民建微信公众号

 
  • 版权声明 | 天津民建网站所有刊载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联系地址 | 天津市河西区郁江道团结大厦12、13层(300221)
  • 网站备案 | 津ICP备20230010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