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中心
履行职能
自身建设
主题教育
会员风采
民建简介
  要闻动态 通知公告 基层组织 专门委员会 工作委员会 媒体报道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民主建国会天津市委员会 >> 理论研究
 
张謇乡村建设实践研究及现实价值思考
来源:天津民建网站    编辑:冯麟   2023-07-19
 
 

张謇乡村建设实践研究及现实价值思考
民建天津市委会津南区工委  余蕊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在江苏考察调研时,参观张謇生平展陈,了解张謇兴办实业救国、发展教育、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情况。习近平指出,张謇在兴办实业的同时,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帮助群众,影响深远,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盛赞他为“爱国企业家的典范”“造福乡梓的典范”。

  众所周知,张謇是“实业救国的民族工业家”,但鲜为人知并难能可贵的是,张謇还是中国近代乡村建设的开拓者,开创了由实业家倡导的、近代乡村建设的“南通模式”,并形成全国乡村建设思潮,刺激了全国性乡村建设行动的涌现,这在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

  一、张謇在乡村建设方面的实践

  (一)“余毕生抱定村落主义”的乡村建设理念
  张謇提出“以一地自效”,坚持“村落主义”理念,以农为本建设家乡,进而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他认为,“立国之本不在兵也,立国之本不在商也,在乎工与农,而农为尤要”,并提出“无工商则农围塞”。他创办企业并没有消灭农村和农民,而是以农民为主体、农村为载体,创立“公司+农户”模式,带领农民一起实现现代化。他认为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农业进行改造,将是中国农业的根本出路。
  (二)以“实业”奠定乡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张謇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主要是将中国传统的以农业为本的社会转化为以工业为本的社会。同时,也充分地意识到,对农业的重视丝毫不能放松,中国的农业不仅担负着中国工业发展的原料供应的责任,而且中国社会以农为本的格局并不因此而有明显的变化。张謇把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打开了一个口子,揭开了学习西方先进农业,走集体经营、统一规划、统一生产、统一管理,先进的农业科技之路。张謇经营地方事业,“实业如农、如垦、如盐、如工、如商之物品陈列,教育如初高小学、如男女师范、如农商纺织医、如中学、如女工、如蚕桑、如盲哑、如幼稚园之成绩展览及联合运动,慈善如育婴、如养老、如贫民工场游民习艺,如残废、如济良、如栖流之事实披露,公益如水利所建各堤闸、涵洞、河渠、桥梁,如交通所辟县乡干支各道之建设现状”。
  张謇的社会企业成功之处在于,通过产业、资本、管理等与乡村土地、劳动力相结合实现就地化经营,从而实现资本积累,再用此资本以社会化服务开发本地资源。张謇创办的社会服务不是简单的对外公益捐款,而是动员农民广泛参与,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并将资本受益最大化地留在本地。

  二、张謇在乡村建设方面的现实价值思考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构建新发展格局,潜力后劲在“三农”,乡村振兴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张謇在乡村建设方面的现实价值,正在于其对新时代具有生态文明战略转型意义的乡村振兴的价值。
  (一)独具中国特色的内生低成本乡村振兴之路
  张謇“平生抱定村落主义”,利用本地资源在南通当地整合农业、工业、垦牧、商业、运输业、金融、物流、通讯、仓储、保险等,开创了全产业链的南通乡土社会区域性的本地化经济,实现了区域的内循环,这是张謇实践“村落主义”的成就。区域内循环在节约各环节之间交易成本的同时,也使得外部性风险得到内部化处置,形成了工农融合、城乡结合的本地化模式,适应了近代工商业发展。张謇办实业是把本地的社会资源、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进行了统筹协调、优化配置与整合。通过对本地乡土社区进行治理建设,汲取内部资源,发展实业,同时哺育乡土社区,实现了实业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和乡村一二三产业的初步融合发展,在“抱定村落主义”的基础上取得了乡村建设的成就,南通从偏僻的乡村一跃成为名震一时的工业重镇。对于今天的乡村振兴而言,张謇探索出的独具中国特色的内生低成本区域性内循环三产融合乡村建设之路,弥足珍贵。
  (二)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乡村振兴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提出,要加快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这实质上是现代经济体系的生态文明战略转型,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张謇的“村落主义”实践提供了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乡村振兴可操作的探索。尽管是百年前的实践,但对今天的乡村振兴不无裨益。从2005年开始,国家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大公共财政对“三农”支持力度。近几年全国财政每年向“三农”投入达3万亿元。从2003年开始的农村“五通三化”工程,以及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绝大多数农村已经实现村村“通公路、通水电、通客车、通快递、通网络和宽带”和“美化、亮化、绿化”。对“三农”的巨额投入,给生态资源带来几何级的增值,为生态资源资本化的变现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在乡村振兴中,要按照“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路径,把生态资源转化成经济优势,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化。
  (三)尊重优秀传统乡土文化的乡村振兴之路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结晶之一是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张謇的工厂是遵循乡土社会文化基础上建立的企业,将工厂设在南通乡村区域而非大城市,工人可以“亦工亦农,工耕结合”。更重要的是,工人来自本乡本土,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属于无缝对接,不需要从已有的乡村社会中连根拔起、移栽到城市的土壤中,可以继续依托乡村的社会网络和伦理环境,减轻了文明转换的震荡。张謇所追求的“村落主义”首先留住了人,使人与自然、人与乡村共生共存,以企业为基础,通过产业开发形成收益、再返还本地乡土社会建设,兴办了一系列教育、医疗、社会公益事业,这些事业又反过来向实业提供升值的优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有力地促进了实业的发展,实现南通地方与南通人民基于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之上的整体乡村振兴,形成“经济-社会”的可持续互动循环。
  201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引导工商资本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资金、产业、技术等支持……支持社会力量进入乡村生活性服务业……探索在政府引导下工商资本与村集体合作共赢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这些无疑是对社会企业服务乡村振兴的呼唤。社会企业应该是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中,乡村新型集体经济与企业合作的重要创新方向,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

  张謇先生致力于社会治理建设,以宪政思想为依托,在实业、教育、水利、交通、公益等各方面,开辟了一条独特的区域性社会治理实践之路,使民国初期的南通赢得了“模范县”的广泛赞誉,影响及于全国,在中国近代化道路上留下了开拓者的足迹。结合当前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不断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是对张謇精神的弘扬和张謇社会治理理念的开拓创新。
 

 
 

扫一扫关注

天津民建微信公众号

 
  • 版权声明 | 天津民建网站所有刊载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联系地址 | 天津市河西区郁江道团结大厦12、13层(300221)
  • 网站备案 | 津ICP备20230010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