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中心
履行职能
自身建设
主题教育
会员风采
民建简介
  要闻动态 通知公告 基层组织 专门委员会 工作委员会 媒体报道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民主建国会天津市委员会 >> 理论研究
 
浅谈新时代培育一流科技人才与创新团队的现实意义与有效路径
来源:天津民建网站    编辑:冯麟   2023-07-19
 
 

浅谈新时代培育一流科技人才与创新团队的现实意义与有效路径
李丹

  摘要:进入社会新时代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影响的基础上一流科技人才的培育与创新团队的建设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刚需。工业建设与国防事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是当今国防发展的重要方向。反观国内外政治经济格局的风云突变,拥有一个强大的人才储备是进行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的必然选择与要求。本篇文章将站在科学理性的角度,全面分析一流科技人才的培育与创新团队的建设的现实意义与有效路径,为新时代人才培育事业的发展奉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人才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现实意义;有效路径

  一、一流科技人才培育以及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背景

  进入新时代以来,国际科技之间的斗争更加激烈,逐渐出现了轻工业化,重视科技化、现代化军事的特点,呈现出科技竞争的现代化趋势。工业发展与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打造与智能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的发展潮流,中国面对如此复杂的国际科技竞争环境,迎头赶上,在科技人才培育现代化道路上奋勇前进,实现了更大的发展。

  (一)国内形势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变局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历着新科技的洗礼,发展中国家逐渐崛起。中国也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变化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政治上,民主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文化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正在崛起。经济上,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也是百年未有之大机遇。看清这一趋势,至关重要。每个行业每个人,最终都是时代的产物。中国积极发展对外建设性军事关系,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军事外交新格局。近年来,中俄两军在高层交往、军事训练、装备技术、反恐等领域不断深入合作,中美两军也在战略沟通、管控风险、防务部门及各军种层面展开机制性交流。此外,中国着眼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深化同周边国家军事伙伴关系,并与非洲、拉美和加勒比、南太平洋等地区发展中国家加强军事交往,推动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新型安全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二)主要矛盾的转变  
  新的社会主要冲突变化向人们揭示了人类在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存需求和不平衡、不全面发展社会之间的冲突。这一社会主要冲突的演变,对于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新时代下的国防现代化建设,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趋势的。伟大的国防建设是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根本的保障与有力武器。可以真正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于国防建设发展的需求与需要。
事实证明,中国军队的发展壮大,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发展壮大,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力量的发展壮大。中国军队将继续忠实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履行大国军队国际责任,全面推进新时代国际军事合作,努力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美好世界作出贡献。  
  (三)加强人才培养建设是时代发展之刚需
  中国人民的梦想与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中国,是世界的机遇和福祉。一支强大的科技人才队伍与创新团队,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力量。中国科技人才队伍始终忠实于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履行大国军队国际责任,全面推进新时代国际科技合作,努力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美好世界作贡献。近些年来受到疫情的影响,世界政治经济的整体格局出现了质的变化。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国际冲突历历在目,严重地影响了国际和平发展的趋势与秩序。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中国政府加强科技人才培育建设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伟大举措。新时代下实现科技人才培育梦,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梦想与不变的期望。科技人才队伍是人民群众的利剑,它守护着祖国人民的安危,更为社会主义新时代政治经济的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

  二、中国实现人才培育与创新队伍建设现代化的现实意义

  中国实现科技人才培育与科技团队的建设现代化建设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举措。一方面,体现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科技力量的历史性发展与变革。另一方面,为我国民族复兴与祖国统一大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与基础。

  (一)强大的科技是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基础
新时代下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历史新阶段,新的发展需要强大的科技力量支撑,需要坚实的科技力量支持。工业与技术的现代化、智能化、专业化发展都将成支撑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支持与保障。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作支撑,一切经济发展都是虚妄。特别是在疫情的国际环境影响下,俄乌冲突的国际背景下。我国加强对于科技人才培育与科技团队的现代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维护国内经济和平稳定环境的重要保障。科技兴,则国内发展有保证。科技兴,则政治经济建设有底气。科技力量的强大,科技人才的现代化发展始终是衡量现代化建设的金标准。
  (二)科技人才培育与创新团队建设是影响我国综合国力的根本力量
  真理的射程在大炮的范围之内,强大的科技力量决定了国际地位与话语权。随着中国科技的现代化建设,中国的科技实力有了显著的提升。东风导弹、核潜艇、航空母舰等一系列具与国防现代化特点的武器服役于新时代的国防事业,为中国的综合国力提升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特别是近年来中国海军的国防建设与发展,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与话语权,中国在外交事务中表现的也更加硬气。总的来看,中国的综合国力提升的根本原因就是国防现代化建设与发展影响的结果。
  (三)科技人才培育与创新团队建设直接影响了祖国统一与民族复兴
  科技人才培育与科技团队的现代化建设与军队现代化发展直接影响了祖国统一与民族复兴的实现与发展。国防的建设、强大与发展是祖国统一的必要基础。国防强大、民族振兴是中国取得全方面发展的历史性标致,在国防强大与民族振兴的实现下,祖国统一也必将实现,国防强大与民族振兴可以为祖国统一提供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的保证与帮助。在国防强大与民族振兴的多方面深刻影响下,世界的格局将会发生改变,祖国统一必将随着民族振兴而轻松解决。此外,祖国统一是国防强大的表现。一个民族振兴与否与其国防力量的强弱呈现直接联系,并与其以往因为历史性发展遗留问题的解决是息息相关的。祖国是否统一,版图是否完整对于中国而言是验证中华民族是否崛起的重要标准。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防建设出现巨大腾飞,香港与澳门逐渐回归祖国怀抱。随着,中国进入历史性发展新阶段在处理外交等问题方面态度更加强硬。由多方面证明,祖国统一是民族振兴的重要表现之一。

  三、中国实现科技人才培育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国防现代化的支撑,实现中国科技人才与创新队伍现代建设的路径是极其丰富的。

  (一)坚持科技兴国、科技强国的发展战略毫不动摇
  科学技术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影响因素之一。要实现科技人才培育与科技团队的建设现代化的目标与根本任务,科技强国、科技兴国成为了不可动摇的战略要求。所谓科技强国,就是要把科学技术前沿领域直接嫁接或引用到科技发展上来,提高科学技术发展建设的科学性。提高科技人才在指挥系统的智能化,打好现代化战争中的科技保卫战。立足于世界科技发展的大方向,矢志不渝地朝着科技兴国、科技强国的梦想奋勇前进。真正地实现人民科技为人民,打造一支世界一流,可以打赢新时代信息化战争的好队伍。
  (二)加大对于科技现代化人才的培养工作
  强国梦想根本在于人才,人才是军队现代化建设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之一。在我国科技人才培育与科技团队的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军事院校的建设与发展,注重军事现代化人才的培育。培育出一大批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科技人才。促进新时代人才建设工作的全面发展。科技人才的培育是任重道远的,要想实现好对于科技人才的培育计划需要涉及的方面是极其广泛的。首先,要科学审慎选取具有先进教学经验的、思想素质过硬、本领与技术过硬的教师队伍。其次,在科技人才的培育过程中要着重培育军队人才的信息化技术水平,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的指挥团队才能保证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不被打败。
  (三)促进科技装备的全面现代化建设
  科技现代化竞争的指标就是设备的大比拼。特别是在国际联合竞赛中,设备的科技化、智能化、现代化成为竞争的核心要素。一个国家科技人才现代化建设的成功评判标准就是看其设备的质量与水准。促进科技装备的全面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科技人才培育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与目标之一。科技装备的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有计划的、有针对性地对于旧的装备进行全面的淘汰。在配备新装备的过程中,可以锻炼一大批适应能力、学习能力极强的现代化队伍。形成科学技术指导骨干,提高新装备的落实效率与更换频率。真正地实现好现代化科技装备的落实与发展。
  (四)加紧对于高精尖科技设备的研制
  高精尖装备的研发是实现科技现代化、科学化、智能化最根本的措施。目前,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依旧是长路漫漫,需要走一段较长的科技发展的长征路。需要我国充分调动社会主义在政治、经济、人才等诸多方面的优势,积极地推进高精尖军事装备的研究与发展。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中国的高精尖科技水平与世界一流军事发展水平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加强高精尖科技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全方位、多领域、多角度出发。一方面,从根本上还是要加紧对于基础科学教育的投入,促进中国基础科学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扎实推进培育一大批具有基础科学知识的科学家服务于人民,致力于打造现代化的科技装备。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S].2018-07-03.
  [2]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DB/OL].人民网,2016-05-30.
  [3]冯则刚.如何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DB/OL].党建网,2013-03-27.
  [4]刘华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创新人才培养[J].创新人才教育.

 
 

扫一扫关注

天津民建微信公众号

 
  • 版权声明 | 天津民建网站所有刊载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联系地址 | 天津市河西区郁江道团结大厦12、13层(300221)
  • 网站备案 | 津ICP备20230010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