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中心
履行职能
自身建设
主题教育
会员风采
民建简介
  要闻动态 通知公告 基层组织 专门委员会 工作委员会 媒体报道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民主建国会天津市委员会 >> 理论研究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学习研究
来源:天津民建网站    编辑:冯麟   2023-07-19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学习研究
彭友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讨论时,首次提出“新型政党制度”概念,习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 深刻阐明了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丰富内涵和鲜明特点,为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1年6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白皮书,白皮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主要内容、形成过程、特色优势、政治功能、政治形式,有助于全党全国增进政治认同、坚定制度自信,有助世界准确了解中国政治制度,为世界上其他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新型政党制度的国家提供了中国经验。深入分析和阐释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生成根基、独特优势,对于提高民建自身建设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生成根基

  (一)由中国独特的革命历史和经验教训所决定。鸦片战争以后,我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救亡图存迫在眉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驱积极模仿西方多党制,在中国实行竞争型政党制度和议会政治制度,但很快就归于失败。之后,中国政党政治又经历了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斗争、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破产。历史实践证明,多党制、两党制、一党制这些旧式政党制度都不适合中国国情,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斗争洪流中走到了一起,逐步探索建立了多党合作制度,建立了有别于以往的新型政党制度。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运用提供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中有关政党建设的思想指出共产党不应是孤立无援的,与其他工人政党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团结的而不是对立的,从而为共产党团结其他政党提供了可能,中国共产党人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形成了多党合作的理论,彻底摆脱旧式政党制度只为一己私利的弊端,这些都成为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依据。
  (三)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成为其形成的土壤。5000多年文明发展孕育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新型政党制度植根的文化沃土,是中国发展进步的突出优势。中华文化崇尚和传承的“天下为公,讲信修睦”“贵和尚中,和而不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等理念,承载着家国情怀,彰显着“和合”精神,蕴含着民本意识,为新型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和丰富的思想资源。

  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显著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新就新在”和三个“有效避免”论述了其“新在哪里”,深刻阐明了新型政党制度具有旧式政党制度不可比拟的巨大优势。
  (一)新就新在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在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概念中,政党是少部分人利益的代表,而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中无产阶级政党是代表绝大多数人利益。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民主党派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自联系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政党之间是紧密合作的关系。因此,新型政党制度具有能够广泛代表和实现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巨大优势。
  (二)新就新在它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西方政党理论认为民主最主要的体现在于竞争性选举,政党追求的价值目标就是夺取执政权。在这种理论影响下形成的政党体制,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必然成为选举常态。新型政党制度强调的是“多党合作”,而非政党竞争,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共同经历了考验,形成了长期合作必需的共同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多党合作,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创造了新型政党制度。
  (三)新就新在它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囿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以权力制衡为目标的党派竞争,往往对国家长远利益缺乏通盘考量与合理安排,造成经济社会发展的“短视效应”,演变成缺乏理性的“否决政治”。新型政党制度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组织化、制度化的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可以通过制度化、组织化、程序化的安排集中各方面意见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三、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对民建自身建设的实践要求

  (一)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新时代推进新型政党制度建设的根本政治原则和最重要的遵循,是民建作出的正确历史抉择,是必须坚持的最大政治共识,更是民建不断成长进步的根本保证。推进参政党建设,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必须牢记多党合作初心,弘扬多党合作优良传统,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目标,将自身建设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二)必须不断深化思想引领。作为参政党,要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发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作用,顺应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形势,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要立足多党合作丰富实践,全方位展示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多角度展示多党合作效能优势、民主党派履职亮点、党外人士风采,主动做好对外宣传,把握好意识形态工作,讲好民建故事和多党合作故事,团结引领广大会员牢记多党合作初心使命,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三)必须加强参政党履职能力建设。要切实承担好时代使命与责任担当,不断提高履职本领,做到参政有为、监督有力、协商有效。必须坚持发挥民建密切联系经济界的特色和优势,围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牢牢把握时代方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能力,进一步增强履行职能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效能优势。 

 
 

扫一扫关注

天津民建微信公众号

 
  • 版权声明 | 天津民建网站所有刊载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联系地址 | 天津市河西区郁江道团结大厦12、13层(300221)
  • 网站备案 | 津ICP备2023001080号-1